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嘉兴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上,初步摸索出一套嘉兴模式:统一规划布局,按照集中连片、多样多元的原则确定空间布局全面推进示范应用;统一屋顶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统一屋顶租赁和电价优惠及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统一项目服务,确保项目规范建设、加快建设;统一运营维护,成立专业运维公司负责园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营维护等后续服务工作。
你发了电不用有什么用。今天我们的会议目的是非常集中的,就是通过在嘉兴召开现场交流会,学习、研究、发展分布式太阳能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提供解决分布式太阳能发展中碰到的实际的难题和矛盾,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事业健康发展。
前景看好,这是一个共同点,嘉兴就是这个例子。华东监管局、江苏监管办、甘肃监管办已经上报了专项监管报告。目前,分布式光伏应用遇到的各个问题,解决的最根本措施还是完善政策。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建筑安装光伏的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分布式发电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今天的会议大家比较关注,说有的企业通知来一个却来了三十多个,那么今天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
如果我们都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煤炭会大幅度的下降。大型光伏开发企业还应联合电网企业,创新分布式光伏投资运营模式,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电力运行和市场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第二个意思:你们老外老借碳减排来打我们的脸,我们要用光伏反打你们的脸)2、中期能源战略是煤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烧气比例、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
有些项目因为测算中年现金回收额抵不过利息开支而启动不了。在贷款方面,国有开发企业实力强大,且有集团母公司担保,易取得银行授信,一般可以拿到持平基准利率的贷款,民营开发企业则贷款相对较难,利率也会上浮。借此缩短投资回收期,吸引民间财务资本。实际上投融资已是继并网难之后的最大的光伏发展难题。
2、民间财务资本、商业银行不介入,光靠国开行贷款覆盖面远远不够国开行规模再大,人力也会有限,目前只能覆盖一些大的光伏项目,中小型光伏项目较难以顾及。实际操作中,项目单体规模可高于6MW
该部分弹性较大,可预测为1~3GW,中值2GW。要保住就要大力推国内市场,我们40GW产能,国内市场提到15GW就可消化4成。目前在操作中,地面光伏电站和部分工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业主自营)是有商业模式的。要求每家能源央企至少要与一个地方政府合作,成建制地开发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
(请自行联想强哥力推新城镇化的强度和内容)4、从西部集中式转向东中部分布式。(根据官方统计数据,目前全国适用的建筑屋顶可建成300GW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中工业园区80GW;园区内企业资金实力强,园区屋顶项目将最先大规模铺开)2)能源央企屋顶项目。即使学习德国复兴银行做法,再贷款给商业银行,也会收效不高,因为商业银行的收入太丰厚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光靠资本金投入,没有债务资金进来,是启动不起来的。
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备案完成率低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细则,细则集中在6~8月出来,备案也在此时间段大体落实完毕。依靠自发的商业行为,商业银行对光伏电站项目放贷意愿很低。
方向是,将城市分成一个个居住5000~20000人的建筑群,用ARG气化、三联供,集中制能,集中制热,屋顶上有太阳能发电,这样小区完全清洁化了。居民用电时间与光伏发电时间不匹配,自发自用率低,仅0.42元/度补贴的话,收益率低,初始投资意愿也低,所以这部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的难点,目前仅有别墅类项目有小部分量,预计300~500MW。
有了评估和定价基础,才会有后面的融资创新。这部分光伏电站单体规模一般2~20MW,范围广。3、多措并举解决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问题各种细节(细节略,可看原文,其中并网简化、电费收入保障、光伏电站质量保证、项目融资创新等都很重要)提一下落实屋顶项目的两条措施:1)工业园屋顶项目。简单测算在度电补贴模式下,东中部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实际每瓦补贴额:每瓦20年平均发电量为1度/年,0.42120=8.4元/瓦(不考虑通胀),大于2013年上半年的补贴标准5.5元/瓦。2、纳入分布式指标的地面光伏电站(滩涂、荒山等)。(三)综上所述,小建议一、培养成熟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安装质量评估机制和保险机制。
实际上投融资已是继并网难之后的最大的光伏发展难题。2、商业模式不清晰在靠政府补贴撬动的产业,政策决定了商业模式。
二、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融资难点吴局也谈了这方面的内容,但说得不深。实际操作中,项目单体规模可高于6MW。
除了要求光伏设备必须采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光伏产品外,还需实施光伏电站质量评估机构准入制,由批准的评估机构为每个光伏电站发放评估证书,证书可将光伏电站质量分个三六九等,给保险公司、租赁公司和商业银行统一使用,作为光伏电站定价的基础。3)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强制耗能较高的企业新建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
将20年不变的度电补贴,微调为:前5年(或前10年)补贴额大一些,后15年(或后10年)补贴额小一些。自觉在业务操作上还有许多内容值得细细探讨,故写点东西出来,来个抛砖引玉,希望讨论得更深入一些。三、对商业银行实施可再生能源信贷配额。(未来发展方向)(二)吴新雄的讲话相当全面,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各个方面的问题和对策都提到了,对策也相当有操作性。
城市人口多,靠几个天然气管道集中用气,高峰差、低谷差大。由于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有限(目前约为80亿元),初装补贴模式出现问题过多,2013年下半年补贴模式改为度电补贴,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度电补贴0.42元,补贴20年,项目资本金投资回收期拉长至7~11年。
起码要让投资者现金回收得快一些,这样民间资本也会有意愿介入进来,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商业模式也会丰富起来。目前光伏发电项目市场约1200亿元左右(15GW8元/瓦),市场主要靠企业项目资本金+国开行贷款来启动(业主靠发电收入+政府补贴来回收投资),民间财务资本、商业银行基本没有介入进来。
该类项目无就地消纳荷载,实际执行分布式补贴,收益率低,审批也较难,执行标杆电价后,投资收益率提升,应该有量出来。一、今年光伏装机容量有多少?吴局说力增13GW以上,业界普遍预测13~15GW,我更乐观一点,15~17GW。
光伏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资金很容易被沉淀,所以持续发展很困难。原因分析如下:1、政策制定有偏差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中,分布式占比47.4%,2013年由初装补贴改为度电补贴后,当年分布式占比下降到6.2%(0.8GW)。分布式光伏项目天然亲民,以后可成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稳定收益的养老投资资产)5、计划择时推出各省用电清洁能源配额制。目前保险和租赁企业正在介入进来,但还在起步阶段。
鼓励工业园管委会成立公司统一开发园区内屋顶光电项目,解决扯皮问题。国家在国际上能够左右市场的产业并不多,光伏产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目前欧美双反围剿我们,这个光伏产业国际话语权我们会保住。
这部分是分布式光伏屋顶主力,主要为自发自用(比上网收益高)。但随着时间推移,补贴额度有可能微调。
8月4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嘉兴分布式光伏发电交流会上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干货,本想着这些天小伙伴们会来个详细解读的,结果都忙着推光伏票子和数钱去了。借此缩短投资回收期,吸引民间财务资本。